厄尔尼诺来了,今年或迎史上最热夏天。
最近,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023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
(资料图片)
高温、干旱,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有人担心,局部电力供应会不会紧缺?好消息是,一种正向放水发电、反向抽水储能的“超级充电宝”——抽水蓄能电站,在全国迎来建设高峰,或将大显身手,弥补传统电力的不足。
其实,抽水蓄能电站并不是个新鲜事物,早在1994年,浙江就有了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在双碳和能源安全的背景下,对抽水蓄能电站的需求被进一步引爆。
订单排到5年以后,这是抽水蓄能电站发电机组目前的市场热度。有业内人士测算,目前,每年市场需求为120套核心机组,有30%的产能空缺。而这一空缺,有望被浙江桐庐进一步缩小。
目前,国内主要的抽水蓄能机组设备制造基地呈三足鼎立之势,而这其中一“足”就在浙江桐庐。桐庐凭什么?又将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为什么诞生在桐庐?
这几天,浙江桐庐县富春江镇装备制造产业园二期,浙富水电年产五台(套)抽水蓄能发电机组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这也意味着,国内抽水蓄能发电机组产能空缺有望被填补。
抽水蓄能,简单来说,即以水为介,在电力系统电量富余时,将水抽到高处存储;在用电高峰期,放水发电。而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最核心的部件就是发电机组,相当于手机的“芯片”。
“芯片”何以在桐庐被制造?
“与桐庐超前布局分不开。”桐庐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富春江丰富的山水资源,让桐庐具备建设水电厂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上世纪50年代,国家就在富春江镇投资建设了富春江水力发电站。抓准优势,因水建站,因站建厂,在随后的20年里,这里相继落地富春江水力发电厂、富春江水工机械厂等下游企业,水电工业在桐庐初步形成产业链。
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制,引入市场“活水”,桐庐这艘水电“巨轮”在时代的大潮里起伏,又一次抓住变革中的机遇。
随着国营水电工业的陆续改制,大量技术人才涌入民营资本,迎来了民营水电产业的高光时刻,成长出桐庐首家上市公司浙富水电,也吸引了日本东芝布局。随着这些“龙头”型企业的落户,相关中下游企业开始集聚。2013年,桐庐从事水电相关企业达300余家,产值达亿元的就有17家。
由此,桐庐富春江镇成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中型水电设备制造基地之一,与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气、哈尔滨的哈电集团,构成水电设备制造“三分天下”的局面。
2022年开始,桐庐发力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赛道。百亿级的抽水蓄能电站、年产能12GWh动力电池项目相继签约,如今已经形成以水电、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三大赛道。
产业基础有了,下好创新先手棋,才能带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奋进。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抽水蓄能机组作为水电设备“皇冠上的明珠”,是水力发电设备行业中工艺最复杂、制造技术最难攻克的“硬骨头”。
摘下这颗“明珠”,展现了一家企业、一个地方,以创新驱动,谋求产业转型升级突围的决心。
这块“硬骨头”,浙富水电从15年前就开始攻关,和西安理工大学等多家高校联动,外借“创新大脑”,如今已实现了70米到750米水头段抽水蓄能机组,从技术合作到引进吸收,再到自主研发设计的跨越。
2022年12月初,浙富水电抽水蓄能机组技术研发和攻关能力通过了国内第三方试验台的试验验证和中国水力发电行业协会组织的专家组鉴定,标志着浙富水电已具备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即将成为抽水蓄能设备的供应商。
天时、地利、人和,造就了桐庐在抽水蓄能产业领域的独一无二。
12下一页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