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简单说就是“血块”,它像塞子一样堵住人体内的血管通路,被称为“游走于血管中的幽灵”。
《健康时报》报道,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连医院的心血管常规检查都难以测出。而一旦形成血栓,心梗、脑梗、肺栓塞——都成了不定时炸弹。
(资料图)
棘手又难察觉的血栓,一度是中老年人群心头的“幽灵”。不过,日本科学家从一种食物里,找到了消灭“幽灵”的“清道夫”:74名受试者,使用仅8周,体内血栓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溶解。
一、一次心血来潮,一个科研奇迹?
上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的心血管博士须见洋行,远赴重洋寻找“溶栓物质”。而当时学界的诸多热门物质,实验结果均不理想。一筹莫展之下,须见洋行看到了餐桌上的纳豆。
“把它拿来和血栓融合,效果怎么样呢?”他立刻起身,提取活性菌丝,放在人工血栓中静置,并没有抱太大期望。
然而,正是这个无意的举动,创造出了一个科研奇迹!短短2小时,难以攻克的血栓就被快速溶解了2cm。而当时效果最好的“溶栓物质”,达到这个程度也要足足两天。
实验结果发布后,心血管研究领域一片沸腾,须见洋行本人也被称为“纳豆之父”。
不过,也有人发出质疑:纳豆菌丝,本质是一种蛋白质,在pH值为1-2的胃酸环境中,会被分解为氨基酸或氨基酸片段,根本无法以本来面目进入血液,实现溶栓效果。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起作用?
二、背后机制解密,原因在一类分子
在研究者们的持续攻坚下,一种“畅络因”(Nattokinase)类溶栓分子浮出水面。随后的国际动物实验中,它的作用被初步证实:
研究者分出两组健康小狗,均在腿部静脉中注入模拟的“血栓凝块”。一组小狗口服“畅络因”中的核心物质,另一组则服用无效安慰剂。
5小时后,第一组小狗腿内静脉的凝块被完全溶解!而第二组服用安慰剂的小狗,直到第18个小时,凝块仍未溶解。
良好的动物实验效果推动了“畅络因”养护剂的落地进度。NIS实验室首先进行了一组临床对照实验,邀请了74名18到85岁的高血压志愿者。实验中,每人每天服用100毫克的Nattokinase分子或安慰剂。
仅仅8周时间,服用上述物质的志愿者,出现了血栓溶解、血压降低,头痛头晕缓解等现象。
其突出的临床表现,引起了我国心血管养护群体的关注。京JD东健康率先动作,向其发出邀约。后台数据显示,这一举动在此后的2年内回报颇为可观。这不难理解:
根据《中国心血管报告》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大约3.3亿的心血管病患,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到总体的40%。
可以说,心血管问题已成为我们健康防治的头号难题。
这一背景下,“畅络因”中物质的血管溶栓作用,获得相关人群的关注,似乎是题中应有之义。根据数据统计,需求人群多为中老年,核心诉求为:“养护血管”、“延长血管寿命”。
三、血管问题不容小觑,健康防治日常做起
目前,我国心血管患病率高达25%,相关疾病已成为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因此,对我们来说,学会在平时生活中呵护血管,软化血管,已成为每个人都要补上的一节必修课。
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会绿色的饮食习惯,这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前提。选择食物时,要多吃鸡肉、鱼肉等低脂肪肉类,少吃炸肉、肥肉等高油高脂的肉类。日常烹调时,也要少采用油炸等方式做饭,降低油脂摄入。
另一方面,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也是一个好选择。我国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就指出:要预防此类疾病,需要多管理身体,戒酒戒烟。此外,上述辅助养护血管的“畅络因”物质,或许也是不错的选择。目前,其已经过美国Self-affirmed GRAS、日本JFRL认证。
未来,随着科研界对这类成果的进一步开发,或许能够解决困扰人们良久的“血管焦虑”。